Kelvin 和你談

【劇透影評】蝙蝠俠(2022年):仇恨源於貧富差距

【劇透影評】蝙蝠俠(2022年):仇恨源於貧富差距

對華納兄弟來說,蝙蝠俠電影可謂長拍長有的搖錢樹,歷年來拍過多個版本,最經典和為人熟識的必定是Michael Keaton版的Batman Returns和Christian Bale版的The Dark Knight Trilogy,近年亦有Ben Affleck版的《蝙蝠俠對超人》和《正義聯盟》。觀眾對於不斷重啟的蝙蝠俠電影已經有些厭煩,但華納還是於今年再次推出新一部的獨立《蝙蝠俠》電影。

預告片釋出開始,,影迷便對蝙蝠俠(2022年)The Batman寄予厚望,電影的黑暗風格和懸疑元素無不令一眾忠實粉絲興奮,認為漫畫原著中的蝙蝠俠終於在大銀幕上面世了。果不其然,電影甫上映便獲得外界一致好評,更被指是歷來其中一部最佳的蝙蝠俠電影,可以與Christopher Nolan的Dark Knight相提並論。

由於香港的動態清零政策,當我們可以進戲院時蝙蝠俠在外國已經上映了差不多一個月,較意外的是此劇在香港的討論度竟然不高。Kelvin在進場觀賞後認為蝙蝠俠(2022年)是次大膽的嘗試,在Marvel盛世下敢於拍攝一部另類的超級英雄電影,實屬難得。電影的影像風格、配樂以及氛圍營造令人印象深刻,主角們的演出亦值得讚賞,整體而言確是佳作。

年輕的蝙蝠俠 — 憤怒且執著於復仇

蝙蝠俠(2022年)The Batman中,Bruce Wayne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擔任蝙蝠俠亦只有短短兩年。魯莽、衝動、容易被激怒,這原本是缺乏磨練的年輕人應有的表現,但套落到蝙蝠俠身上卻讓人不甚習慣,畢竟我們印象中的蝙蝠俠是多謀善斷和沉著冷靜的。話雖如此,這樣情緒化的蝙蝠俠卻不讓人感到意外,甚至有點點理解。Bruce Wayne從不把自己當作一個英雄,他每晚凶殘地痛歐罪犯也只是為了消除心中的憤怒。對於Bruce而言,哥譚市的腐敗和混亂正正是害死雙親的兇手,若果這個城市稍有點秩序,有警察維持治安的話,父母可能就不用橫死街頭。「I’m Vegeance」,當蝙蝠俠不為正義,只為復仇。

憤怒的蝙蝠俠

電影可說是繼蝙蝠俠對超人後最能還原漫畫蝙蝠俠的味道了。在漫畫中,蝙蝠俠對於一眾壞人可說是惡夢一般的存在,害怕的程度嚴重到晚上都不敢出門了。蝙蝠俠(2022年)的開頭把這種恐懼鉅細無遺地呈現了出來,令人驚豔。蝙蝠俠深明自己分身無暇,無法阻止所有罪案發生,所以他懂得利用罪犯對他的恐懼達到制止犯罪的目的「It’s not just a call, it’s a warning to them」,哥譚小混混在看到Bat Signal後不寒而慄,生怕蝙蝠俠突然從黑暗出跳出來,讓他們無時無刻處於恐懼成為了蝙蝠俠的利器。Kelvin在看完頭十分鐘後十分激動,因為這麼一個具震懾力的蝙蝠俠從未出現過在戲院中

破解迷語人的迷題 — 鮮為人知的「世上最偉大的偵探」

本作反派 — 迷語人

本戲的主線是蝙蝠俠對抗其經典反派 — 迷語人(Riddler)。迷語人的特色在於他總會在犯案後留下一道迷題(Riddle)讓蝙蝠俠破解,藉此證明自己比蝙蝠俠聰明。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蝙蝠俠在DC漫畫中其實是智商設定最高的超級英雄,在漫畫正義聯盟中武力看超人、神奇女俠等,智謀則是靠蝙蝠俠了。亦因為此,蝙蝠俠一直有「世上最偉大的偵探」The World’s Greatest Detective的外號,不過沒看過漫畫或不是粉絲的一般影迷應該不會知道。大多數人對蝙蝠俠的印象就是DC的Iron Man,而他的超能力就是「有錢」。

《正義聯盟》中I'm rich的meme

蝙蝠俠(2022年)跟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加入了偵探元素,務求展現出「世上最偉大的偵探」的一面。此外亦看得出劇組很想擺脫蝙蝠俠擁有高科技裝備的形象。有玩過Batman: Arkham City的朋友會知道,遊戲中的蝙蝠俠善於運用高科技協助破案,例如是掃描分析彈道軌跡、駭入系統偷聽對話等等,比FBI更厲害。電影中的蝙蝠俠卻集中於用智力破解迷語人的迷題,沒有使用太多的高科技(除了會錄影的隱形眼鏡外)。對於迷題的推理也是很直接,沒有太多要讓觀眾自行思索的地方,這可能是考慮到普及性,畢竟大多數人進戲院都不太想花腦筋思考,尤其這是一部蝙蝠俠電影。

不過電影也有但凡是推理電影都會出現的一個小bug,那就是它們都會把除主角以外的角色設定成弱智。警察永遠都是等待蝙蝠俠解迷,不會嘗試自己動腦,Gordon更是直接請蝙蝠俠到案發現場調查,大哥你才是刑偵人員哦!其實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所有偵探電影都是這樣的,不過Kelvin成日覺得這是很弔詭的設定,所以忍不住拿出來說說。

近來最「暗」的超級英雄電影

蝙蝠俠站在哥譚市街頭

要論本作的特色,或是最多人討論的地方,就是電影實在是太「暗」了!電影的色調極度陰暗,當然這很符合本作黑暗腐敗的主題,但對一般人來說電影畫面就是太暗,暗到幾乎看不清楚。平心而論,Kelvin也覺得某些片段暗到影響觀賞,例如蝙蝠俠獨闖Falcone酒吧時的打鬥場面幾乎是看不清的。說起打鬥場面,蝙蝠俠(2022年)其實有點令Kelvin失望,當初看預告片時看到蝙蝠俠痛打小混混便以為正片會有爽快的動作場面,結果卻只是平平無奇,動作設計毫不吸引,跟《蝙蝠俠對超人》中的倉庫打鬥戲差多了。

有點離題了,電影的影像風格可能不太討喜,而Kelvin覺得更準確的說法是不合大眾口味。近年的電影,不論是超級英雄電影還是其他電影,用色採光都是明亮為多。為什麼?因為只有觀眾看得清楚才會有看的動力,所以不知不覺間陰暗類的電影就慢慢淡出主流視野了。主角Robert Pattinson 之前曾出演抑鬱類電影The Lighthouse,又有多少人看過呢?平時看慣了用色鮮艷的Marvel電影,再切換到這部蝙蝠俠,不習慣甚或不喜歡也是可以理解的。

Kelvin自己其實覺得還好,甚至是蠻喜歡這種陰暗,卻富有質感和細膩的畫面。而且電影的用色也很有意思:黑色代表哥譚市,紅色則是蝙蝠俠,迷語人和他的跟隨者則是綠色(紅色的對比色),很明顯地呈現出蝙蝠俠和迷語人在哥譚市的對立。某些場面亦運用了紅黑、綠黑的強烈對比,例如蝙蝠俠在追逐企鵝時從火海中走出來、或是點亮信號彈帶領民眾離開大會堂等等,震憾之餘顯得自然。值得一提的是蝙蝠俠(2022年)的製作團隊內有曾操刀《沙丘》Dune的Greig Fraser,無怪畫面如此別出心裁。據說在IMAX上看可以看清楚很多細節,若果你還未看的話可以考慮一下。

主角表現令人眼前一亮,配角略嫌失色

剛出完任務的Bruce Wayne

主角Robert Pattinson宣佈出演蝙蝠俠時受到不少質疑,不少人批評他的氣質無法勝任Dark Knight一角,亦有人認為他的身型瘦削,與蝙蝠俠的魁梧健碩毫不相襯,聲音之大雖比不上當年Daniel Craig出任James Bond,但也足夠刺耳。可是Pattinson卻用精湛演出打臉了這些批評,完完全全證明了自己是實力派演員。不少人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Twilight中那個木無表情的吸血鬼王子,但其實經過多年歷練,Pattinson早已非吳下阿蒙。在電影中他露相的鏡頭不多,大多數時候都帶上了蝙蝠俠面具,就算露相時對白也不多。但就算沒有太多Bruce Wayne的場面,就算常常披上蝙蝠俠裝甲,你都能感受到他自然散發的怒火和藏不住的孤獨。脫下面具時木無表情,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但看到剛失去父親的小男孩時眼中似有千言萬語,這樣用眼神來演戲你還說他沒有演技嗎?

女主角貓女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對於Zoe Kravitz這位演員Kelvin不太熟悉,卻覺得她完全演繹到貓女的妖媚。Anne Hathaway的貓女舉止高雅,卻演不出貓女那種獨特的韻味,而Zoe Kravitz在這方面卻是勝過舊人。跟Bruce一樣,Selina自小便孤苦伶仃,這亦讓她從第一眼就知道他們是同一類人。貓女最初只想殺了Falcone以泄心頭之恨,卻被蝙蝠俠的不殺原則影響而放過他,其後亦反過來改變了蝙蝠俠的價值觀。一開始跟蝙蝠俠只是互相利用的合作關係,後來到互相影響、曖味、離別,貓女讓他知道世界上除了復仇外還有愛,是讓蝙蝠俠昇華的重要角色

蝙蝠俠跟貓女對望

今集的Alfred由Andy Serkis飾演,一副精明能幹的模樣,設定上亦跟Batman: Earth One類似,作為前特種部隊成員的他教導了Bruce如何戰鬥,跟Bruce是亦父亦友的關係,亦很明顯作為一個「父親」的角色。但這個「父親」卻甚有「工具人」的感覺,除了當替死鬼外沒有亮點,亦沒有開導主角或指點迷津。病房一幕Kelvin只覺得是交待劇情,沒有任何「父子」之間的感動,因為Alfred這角色的鋪墊還是少了點。可是電影已經時長177分鐘了,卻依然無法顧及Alfred這麼重要的角色,是節奏實在太慢所致,還是從一開頭根本就沒考慮到要Alfred發揮呢?

Kelvin在此亦想淺談另外幾位配角:Falcone外表斯文,內裡卻城府極深、不擇手段,是Kelvin很喜歡的那種「聰明」的壞人。企鵝Penguin由於尚未上位,電影中也沒有什麼鏡頭,不過Colin Farrell倒是演得頗具神態。至於James Gordon這個角色,演員演出方面其實沒大問題,用有色人種出演也是可以接受的,政治正確的東西大家都明白。但你完全不會明白為什麼他會如此義無反顧地幫助和信任蝙蝠俠,電影中完全沒有交待原因。就算在Batman Begins中Gordon也是跟蝙蝠俠合作了整部電影,在最後才完全相信他。蝙蝠俠才出道兩年就換得Gordon的無比信任,雖不影響劇情卻讓人十分在意。

由私刑者蛻變成蝙蝠俠

蝙蝠俠拿著信號彈帶領市民離開

雖說蝙蝠俠與迷語人是正反對立,但兩人其實十分相似。兩人都是孤兒、都有寫日記的習慣、都同樣憎恨哥譚市。蝙蝠俠最初跟迷語人一樣,以相同的角度看待哥譚市,兩人都是以打倒哥譚的腐敗為手段,從而達到向哥譚報復的目的。迷語人是因為自己被富人拋棄淪落到自生自滅而要報復掌權者,蝙蝠俠則是父母被殺而要懲罰罪犯。不同的是,蝙蝠俠最後成功步出仇恨的深潭,而迷語人卻依舊困在執著報復的瘋狂中

如第一段所說,蝙蝠俠從來沒視自己為一名英雄,卻是一名復仇者。他一開始打擊惡勢力,只為宣泄自己的怒火,是全為自己著想的自私。在經過和迷語人的鬥爭後,看到對方竟視自己為榜樣,把自己當成報復哥譚的夥伴,以正義為名行復仇之實並把哥譚市破壞得滿目瘡痍,他才覺悟自己錯了,過往之舉竟醞釀了另一人的罪惡。這便是蝙蝠俠於本作中的成長,由執著復仇到成為希望,由私刑者蛻變成蝙蝠俠,把復仇的動力轉變成讓哥譚市變得更好的毅力。後來他沒有聽從貓女勸告離開,決意留下行俠仗義,因為他想的不再是自己,而是成為哥譚市人民的希望。在哥譚大會堂中,他手持信號彈帶領眾人離開的畫面,便很明顯是象徵蝙蝠俠帶領哥譚市在腐敗和罪惡中尋找出路

電影中有一個戲份很少,卻極為重要的角色,那便是被害市長Mitchell的遺孤小男孩。小男孩的名字沒有被披露,但那並不重要,因為他的其實代表了Bruce Wayne的童年。他跟Bruce Wayne一樣,於相若的年紀經歷了至親逝去,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映射他黑暗且無助的過去。所以當迷語人襲擊市長葬禮現場時,他可以不顧性命去救小男孩的性命。而在擊敗迷語人追隨者後,蝙蝠俠在大會堂廢墟中第一個拉起的就是他,這亦象徵Bruce Wayne拉起了過去那個被仇恨蒙蔽雙眼的自己,進一步加強他要成為哥譚市希望的信息。

貧富差距是根源?

蝙蝠俠看著晨曦時的哥譚市

蝙蝠俠與迷語人的對立甚至可看成富人與窮人間的對立。出身卑微的迷語人靠著自身努力當上會計師,因而發現上流社會的骯髒污穢,亦決意向他們報復。他被蝙蝠俠啟發,表面上是在挑戰他,實際上是邀請他一起洗滌哥譚市。他沒想到,蝙蝠俠就是Bruce Wayne,出身含著金湯匙的天之驕子。他以為蝙蝠俠跟他一樣仇視富人,卻沒想到他就是仇視的對象之一

電影中有不少體現兩人社會階級差別的細節,例如迷語人給Bruce Wayne寄炸彈,卻不知道大少爺是不用自己開信的,結果變成炸大少爺的管家;被捕後故意留下銼刀,卻沒想到Bruce Wayne根本不知銼刀還有分種類的(平常不用自己動手),以致遲遲未能解開最終迷題。這樣的細節既有趣,同時讓人覺得心酸。某程度上,財富不均成就了迷語人(不能得到財富而怨恨),亦成就了蝙蝠俠(沒錢你當什麼蝙蝠俠?)

貧富差距的岐異貫穿全劇,甚至可說是除「復仇」外的另一主題。因社會地位不同而造成矛盾和仇恨,窮人仇富,富人不關心低下階層,甚至以「重建計劃」中飽私囊,進一步激發窮人的憎恨。這樣的憎恨和不公既發生在電影中,亦出現在現實裡:搞不好有一天我們之中有人便因為長期被壓榨,而變成迷語人般的反社會人格。這樣的人算不算是「壞人」?還是他只是被現實壓得透不過氣,想捍衛自己權益的「鬥士」,留給各位深思。

DC嘗試走不同於Marvel的路,Kelvin卻不感樂觀

從火海中走出的蝙蝠俠

從DC近幾年的電影可以看到他們的確嘗試走跟Marvel不一樣的路,像是今次的蝙蝠俠(2022年)或是早前的《小丑》便更黑暗,亦會探討社會議題。但《正義聯盟》事件中,華納高層的決策早已讓不少DC粉絲(包括Kelvin)死心,不知道《正義聯盟》為什麼會變爛的朋友可看這篇《正義聯盟 Snyder Cut 講解電影是如何浴火重生和背後的故事!》。

電影尾段很明確地暗示會有續集了,而且續集就是有關小丑和迷語人合作的故事。但Kelvin必須說,就算這次蝙蝠俠(2022)拍得多好,或是續集也拍得出類拔萃,天花板也只是另一套Dark Knight Trilogy罷了。以華納這樣散亂的計劃,是不可能跟Marvel電影宇宙同起同坐的。

不知道華納是否已想清楚未來都是走獨立電影的方向,其實走這個路線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是不是每部獨立電影都能維持水準,或是會不會再出現類似《正義聯盟》般權鬥/不信任的事件。至少在Kelvin看來,DC的未來不太樂觀,也不見得會有什麼大突破。最後Kelvin又要再一次重申,失去了Ben Affleck蝙蝠俠太可惜,Henry Cavill有意回歸超人卻無視則是可惡,憑這兩點已足夠讓人不對華納抱期望了

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嗎?

你的訂閱是對我的讚賞,也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寫下去。歡迎你留下你的電郵,當我發佈了最新的文章後會第一時間通知你的。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