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vin 和你談

【劇透影評】《紅色通緝令》:兩億美元拍出一部垃圾

【劇透影評】《紅色通緝令》:兩億美元拍出一部垃圾

多年來Netflix一直被視為串流影視平台的龍頭,製作出多部受歡迎的電視劇集和電影。儘管在電視劇方面領先群雄,卻沒有人認為它們在電影方面能夠跟傳統的電影公司一較高下,原因無他:一部電影的製作要求太高,半路出家的Netflix缺乏經驗和專業的團隊。可是Netflix並不是這麼想的,一路以來披荊斬棘的它們決定要拍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電影,告訴世人它們也有能力拍出一部好的電影!於是便有了這部《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的誕生。

《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斥資$2億美元拍攝,在Netflix獨家放映時亦同步在戲院上映,顯示Netflix的野心極大。可惜的是,Kelvin看完電影後只說得出一隻字:爛!沒錯,這部電影可說是Kelvin今年看過最爛的電影了。儘管Kelvin在看完預告片時不抱太大興趣,但電影有齊Kelvin最喜歡的三位演員,便抱著支持一下的心態在Netflix上看了。看完才更確定一個真理:不管演員的表演有多出色或是魅力有多高,只要故事和設定出錯,整套劇都是爛戲了。而《紅色通緝令》的故事和設定不是一般的爛,可說得上是離譜了。

完全不講理的故事、尚可的動作場面,卻花了$2億美元?

Hartley在逃獄過程中向警衛開火
一部好的動作片當然少不了逃獄情節,最後搶直昇機走佬更是不可或缺

第一樣要鞭屍的是電影的劇情。雖然《紅色通緝令》打正旗號是一套爆谷片,但爆谷片也有好看和不好看之分的。一套合格的爆谷面要娛樂性高,不外乎幾個因素:場面夠刺激、充滿幽默感、劇情也不可以離譜到讓人不能接受。在Kelvin看來,《紅色通緝令》都達不到以上三個要求。

劇情方面,Kelvin也不想多說了,一個字就可以形容:爛。整部電影不合邏輯的情節多不勝數,例如Agent Hartley被國際刑警逮捕一幕就很不合理。Inspector Das不是應該一開始就驗證Hartley的身份嗎?怎麼看到人家的銀行戶口有異常才會想到打電話給他的上司?你又是怎樣知道他的銀行戶口號碼呢?還有你根本解釋不到為什麼Booth在最後會捨身相救Hartley。你說他們共度患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嗎?在Kelvin看來他們的合作就只是互相利用的利害關係,所謂的交心就只是互相講了兩人的童年故事。還有Booth不應該是獨行大盜嗎?怎麼突然變得想要朋友了?

而片末還突然來個「局中局」的反轉,原來Agent Hartley就是The Bishops之一,之前的虛情假義目的是引誘Booth揭露第三顆彩蛋的位置。這個反轉實在是非常突兀,以往經典電影的「局中局」都有精彩的鋪排和引入,你這樣隨便剪幾個鏡頭,播幾段回憶就當解釋了?只要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漏洞很多,例如The Bishops為什麼知道Booth掌握了第三顆彩蛋的位置?The Bishops又為什麼有信心Booth會信任Hartley呢?這樣計劃的確定性不是會很低嗎?還有Booth就不會懷疑Hartley嗎?畢竟他感興趣的應該是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不是找到彩蛋。

讓Kelvin更不解的是The Bishops不是應該殺了Booth嗎?你們就這樣把他鎖在原地,你就不怕他跟國際刑警合作什麼的?(結果真的發生了……)。還有你們不是要做世上第一的藝術大盜嗎?殺了Booth是最直接的選項,還可以免除後患,但你們還是老套地放生了他,理由是什麼?Kelvin也想不到。Kelvin還期待Ryan Reynolds會像死侍一般,在戲中自嘲一下故事怎麼如此的不合理呢!

至於第二點,場面刺激方面,Kelvin只能說是不過不失。偶有的動作場面不算十分入肉,至少Kelvin很期待的The Rock整部電影都沒有精彩打戲,動作設計也不吸引。而且動作場面的剪接應該是Kelvin今年看過最差的,某些鏡頭剪得極不流暢,像電影開端時Booth要躲避博物館保安的追捕而跳上工程棚架,你一個跳躍的動作有必要剪五個鏡頭嗎?最後的追逐戰倒是拍得不錯,儘管你不得不問,擺放了幾十年的古董車為什麼還會開得動呢?

其實拍得爛不是問題,問題是你用了多少錢拍出一部爛戲。《紅色通緝令》的製作費為約$2億美元,是Netflix截止目前為止成本最高的電影。$2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天能》Tenet的製作費也是約$2億美元,可Christopher Nolan拍的可是時間逆向的特效;今年上映的Marvel尚氣也只是用了$1.5億美元,但起碼人家拍的十環特效和飛龍在天挺型格的。Netflix$2億美元拍了什麼?

至於幽默感方面,則是很著重於角色間的互動和演出,亦取決於場景氣氛的營造。這個下面再細談。

找來三位巨星合作,卻單純只是消費他們本身的魅力和人氣

Hartley試圖在宴會上偷取第二顆彩蛋
在宴會上試圖潛入密室偷東西,是不是很像某些特務電影呢?

《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找來了三位國際級巨星領銜主演,分別是曾出演狂野時速系列巨石強森The Rock Dwayne Jonhson、《死侍》、爆機自由仁Ryan Reynolds,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聯盟Gal Gadot。三位都是成名已久的影壇巨星,合作也確有化學反應,但《紅色通緝令》卻糟蹋了他們

Ryan Reynolds成名於《死侍》的嘴踐,這是他的個人特色,卻也導致了很多人對他之後拍的電影有同樣搞笑的期望。偶而為之的搞笑確能點綴,但硬塞就過火了。Ryan Reynolds整部片都在講一些不好笑的笑話,本來靠著他的個人魅力和嘴賤,在片頭還能勉強笑笑,但到了中段Kelvin已經完全笑不出了。很多笑話都只是我們俗稱的爛gag,卻完全不顧場面氣氛就說出來,搞得Booth這個角色只是一個笑匠(不好笑那種)。他這種講五句就要加一句笑話的風格,甚至讓人開始覺得厭煩

Kelvin想特別談談The Rock Dwayne Johnson。The Rock是Kelvin特別喜歡的一個明星,不管是台上還是台下都值得人尊敬。但注意Kelvin說的是明星,不是影星,因為他的演技實在不敢恭維。The Rock的演技多年來還是老樣子,演的角色永遠是健碩的警探、拯教家人不惜犯險的父親、或是搞笑的大隻佬,簡而言之就是做自己。當然以電影票房來計算,他的演藝事業非常成功,拍的電影大多都表現亮麗,但給人的感覺是毫無突破,而且沒有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代表作。同作中的Ryan Reynolds有《死侍》、Gal Gadot則是DCEU中的 Wonder Woman,The Rock卻沒有那個一想起他就會同時想起的電影角色。今年他拍過的電影包括《幻險森林奇航》 Jungle Cruise《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爆機自由仁》的客串不計),兩部戲的角色根本是一模一樣吧!說實話,Kelvin覺得到目前為止,他拍過最好的電影還是《蠍子王傳奇》呢!

整部劇唯一亮點是Gal Gadot。本身的已經是大美女的她飾演的The Bishop十分可愛,經常有一些調皮的舉止溶化眾男士的心。到片尾還有穿比堅尼的特寫,Kelvin所花費的兩小時還是值回票價的!

Gal Gadot飾演的The Bishop
整部電影唯一亮點就是大美女Gal Gadot

好了玩笑開完了,我們還有更嚴肅的議題要看待。儘管今次Netflix下重本找來了三位巨星坐鎮,但Kelvin卻覺得Netflix只是單純想消費他們本身的魅力和人氣。三名演員本身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粉絲,特別是The Rcok,Instagram上有超過2.8億個followers。不少粉絲都會想支持他們喜歡的明是,自然會走去觀看電影了(就像Kelvin一樣),電影的觀看次數亦因而飆高。《紅色通緝令》已經播放累計3.28億個小時,成為Netflix史上播放次數最高的電影,可是網上的評價以負評為主,足證很多人只是單純想看明星,而不是電影本身。儘管劇情極爛兼角色設定不堪入目,但Netflix用名氣「跑數」的明星策略的確成功了

電影主題樂園化,我們失去的是什麼?

Booth和Hartley在羅馬鬥獸場中
無厘頭的羅馬鬥獸場情節,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審犯要特登到鬥獸場地下。這很明顯是純粹搞笑服務觀眾

儘管Kelvin是如斯批評《紅色通緝令》的不堪,但它的優秀成績卻是有目共睹。如上述所說,《紅色通緝令》已是Netflix史上播放次數最高的電影,在商業角度上《紅色通緝令》是成功的,它為Netflix帶來的觀看時數和品牌效應就擺在這裡。可是《紅色通緝令》的成功卻引起了Kelvin的深思:現今的電影是否愈來愈害怕創新?

電影缺乏創新這個問題辯論已久,近十年來超級英雄電影的成功更加明顯。一般觀眾愛看的始終是商業娛樂大片,是那些不用過多思考、娛樂性高、可以開開心心度過兩小時的爆谷片。君不見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哪些?有哪一部是真的具啟發性、令人醍醐灌頂的深度之作?

觀眾喜歡爆谷片不是新鮮事,亦不是什麼過錯。每個人喜歡的電影類型都不同,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深奧或是題材偏門的電影。很多時大眾只是想好好放鬆,而爆谷片正正是最符合他們要求的種類。可問題是電影製片商最重視的始終是盈利,是賺錢,觀眾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拍什麼。既然這種類型的電影最受觀眾歡迎,有最高的票房,那我只拍這種類型的電影不就可以賺個盤滿缽滿嗎?有冒險的必要嗎?而且過往已經有這麼多爆谷片大獲成功,不就是最好的證據嗎?

只要遵循過往取得成功的電影的格局,依照同樣的方程式,觀眾就會受落,自然就會入場觀看。電影主題樂園化亦正正是這個意思:唯一目的就是取悅觀眾,以獲取最多的票房,什麼藝術,什麼追求的也不理了。同時,這也是To Play Safe的打法 — 電影公司不希望蝕錢,畢竟他們也要向高層、股東交待的,安全的做法就是拍一部觀眾必定會受落的電影。上面已說過觀眾愛看的是爆谷片,那還有什麼比起直接把舊戲的成功元素搬到新電影上更好的做法呢?既然他們愛看電影A,我也拍一部電影A不就可以了嗎?

Booth和Hartley在墨西哥叢林尋找秘密地下室
這個造型......是Indiana Jones嗎?

《紅色通緝令》正正是抄老梗的佼佼者。一個好人被誣衊,被迫跟壞蛋合作,然後他們一起逃獄、在一場宴會上偷偷地竊取重要物品、在叢林探秘……你在《紅色通緝令》中可看到多部經典電影的影子,網路上甚至還開著劇本是演算法寫成的玩笑。從結果論看他們的決定無可置疑,抄老梗絕對是Play Safe的最佳方法,更何況Netflix還找來了地球上其中三位最受歡迎的影視巨星助陣。既有名人效應,又有成功formula,票房自然有保證

但在Kelvin看來,商業成功的背後卻是缺乏激情,因為這樣的電影純粹是製片商的賺錢工具,失去了靈魂。當市場上愈來愈多電影公司只顧著賺錢而拍爆谷片,電影的綜合質素只會每況愈下,到最後所有電影都變得一模一樣

造成這一切的幕後黑手,不是製片商,不是發行商,而是我們觀眾本身。當我們只願意付錢看娛樂性高、有巨星加持的爆谷片時,認真製作、有深度的電影卻是無人問津,票房慘淡。電影公司不是開善堂,你是電影公司大老闆的話你會想多製作哪種電影?當然是有「實績」的電影,結局就是電影製片商們只肯投資那些遵從既定公式的爆谷片來Play Safe。這亦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觀眾只愛看爆谷片,讓電影公司拍更多爆谷片,變相尋求突破、敢於創新的小眾電影的數目逐漸減少。本身這些電影的入場數就不好看,在被打壓的情況下就只會繼續銳減,直至所有電影都標準化(Standardization)

你說是因為隨著時間過去,創新愈來愈少嗎?Kelvin卻不認同,有創意的人一直都在,只是他們的點子不被重視罷了。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只能從源頭下手,那就是作為觀眾的我們盡可能多花錢觀看一些小眾電影,讓它們不至於蝕本收場,最好還是有利潤的。唯一這樣,嗜利的電影公司才願意繼續投資敢於突破的電影,電影業界才能繼續百花齊放

結語:這樣的電影竟然還會有續集

一部賣座的電影就會有續集,這幾乎成了電影公司再下一城賺更多錢的必勝方法。你看看《狂野時速系列》都拍到第九集,粉絲還是一樣捧場。據外媒報道,《紅色通緝令》很有可能出續集,而且有機會下年就上映。其實片尾見到三人走向巴黎羅浮宮時,Kelvin已經估到這是伏筆,但如果下一集的劇本還是如此粗製濫造的話,Netflix就真的是砸自家招牌了。

文章開首還寫道Netflix想藉著《紅色通緝令》證明自已在電影製作方面的能力,但Kelvin只看到他們燒錢的能力。如果續集還是同一套路,搞不好羅浮宮只是掩飾,三人是先要像Tom Cruise一樣徒手爬上杜拜的高塔,偷取密室入面的珠寶後再駕駛跑車躍過對面大樓逃走,再深入亞馬遜森林的某個古堡盜墓迷城?

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嗎?

你的訂閱是對我的讚賞,也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寫下去。歡迎你留下你的電郵,當我發佈了最新的文章後會第一時間通知你的。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